- · 《史林》杂志社刊物宗旨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杂志社收稿方向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编辑部征稿要求[10/30]
- · 史林版面费是多少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投稿方式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数据库收录影响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期刊栏目设置[10/30]
哪些杂志有收藏价值(6)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因为家产是固定的,虽然基本都是儿子们继承,但只要有女儿,出嫁时就必须带着陪嫁,这也是风俗。比如富农、地主家庭,陪嫁还不会少。 如果多生了
因为家产是固定的,虽然基本都是儿子们继承,但只要有女儿,出嫁时就必须带着陪嫁,这也是风俗。比如富农、地主家庭,陪嫁还不会少。
如果多生了几个女孩,等于减少了儿子的财产,干脆弄死。
萨沙听过一种说法。一个国家一个社会究竟怎么样,要看这个国家女性的地位。
如果地位太低,说明这个国家肯定不怎么样,就算比较富裕也是虚的
但退一步说,一个国家如果女性地位过高,恐怕也不怎么样,说明这个国家男性没什么用。
而一个国家大体实现了男女平等,才说明这个国家和民族有希望。
而满清时代不把女人当人看,对女婴如此残忍,这个国家恐怕也是没有前途的。
试问,一个男人如果连自己的亲生女儿都不愿意养,都可以杀掉,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?还不算道德败坏吗?
二十四史是哪二十四史?
二十四史是我国历史上各朝代由官方编撰或认可的史书,内容多采用正史资料,从传说中的三皇五帝开始,到明朝崇祯皇帝为止,共计二十四部,故称“二十四史”。
1921年,时任中华总统的徐世昌将《新元史》列为国学正史,从此二十四史变成二十五史,但这一做法并没有得到全国人的认可,于是有人把《清史稿》作为第二十五史。
但也有史学家编纂史书的时候将《新元史》和《清史稿》都列入了国学正史,故而又有二十六史的说法。下面是这些史书的介绍。
《史记》,作者是西汉时的司马迁,其内容涉及我国远古到汉武帝元年的历史,时间范围约在三千年上下,现存《史记》为残卷。
司马迁继承父亲遗志编成此书,开始将书命名为《太史公记》或《太史公书》。《史记》一名起源于三国时期,一直沿用至今。
《汉书》,作者是东汉时的班固。《汉书》涉及历史时间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的新朝结束,原型是班固之父班彪所著的《史记》后传六十五篇。后来,班固入罪,死于狱中,《汉书》并没有完成。
当时的汉和帝令班固的妹妹班昭续补《汉书》,她就成了《汉书》中“天文志”的作者,而班昭也因此成为二十四史作者中唯一的女性。《后汉书》,作者为南朝宋(东晋灭亡后,南方建立的四个朝代“宋、齐、梁、陈”之一)时的范晔,其所涉及的历史时间从汉光帝刘秀建立东汉开始,到汉献帝禅位于曹丕,前后共一百九十五年。
《后汉书》内容为本纪和列传。后来范晔又与谢严合著《礼乐志》、《舆服志》、《五行志》、《天文志》和《州郡志》。
可惜后来范晔被控谋反,谢严害怕受到牵连,将五志手稿全部烧毁,现存《后汉书》也就只有本纪和列传部分。
《三国志》,作者陈寿(三国时蜀国人,蜀亡入西晋),其内容主要为三国时期的历史。《三国志》包括魏、蜀、吴三国,其中魏国和吴国已经有一些史料可供陈寿参考,但蜀汉没有设置史官一职,因此蜀国部分的内容由陈寿亲自采集编写而成。
夏侯湛欲编写《魏书》,看到陈寿的《三国志》后,自愧不如,将稿件全部销毁,同时代史学家受其影响,将《三国志》推为正史,流传至今。
《晋书》,由唐朝的房玄龄主持编纂,内容从司马懿开始,一直记录到晋恭帝,涉及整个晋朝,包括西晋和东晋的历史过程。
由于受政府资助,相关史料又比较丰富,所以《晋书》的成书过程仅用了三年。
由于编著者多为文学家,因而《晋书》在史学界有“词藻华丽,内容不实”的评价。
《宋书》,作者是南朝梁朝的沈约,内容涉及南朝宋朝的六十年历史,成书基于何承天、徐爰等史学家的著作。
需要注意的是,这里的《宋书》指的并不是我国历史上的宋朝历史,而是在东晋灭亡后,南方建立起四个小朝代之一的宋朝,国姓为刘,开国者是刘裕,亡国者为刘凖。
《南齐书》,作者是南朝梁朝的萧子显,内容记录了南朝齐朝的二十三年短暂历史。梁朝国姓为萧,开国者是萧道成,亡国者是萧宝融,而本书作者萧子显就是萧道成的皇孙。
《梁书》,作者为唐代的姚思廉(实际上《梁书》是他与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的劳动成果),内容从梁朝开国皇帝萧衍到亡国皇帝萧方智,前后共五十六年。
《陈书》,同样是姚思廉和其父姚察两代人共同完成的著作,内容从开国皇帝陈霸先到亡国皇帝陈叔宝,前后共三十三年。《魏书》,作者是北齐的魏收。《魏书》并非曹丕建立的魏,而是我国北方少数民族鲜卑族拓跋氏(后改为元氏)建立的朝代,史学界称为“北魏”。
文章来源:《史林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1206/378.html
上一篇:史林|“不为良相便为良医”:宋代儒医形成的
下一篇:没有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