- · 《史林》杂志社刊物宗旨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杂志社收稿方向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编辑部征稿要求[10/30]
- · 史林版面费是多少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投稿方式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数据库收录影响[10/30]
- · 《史林》期刊栏目设置[10/30]
史林|中国是名副其实的“桥的国度”
作者:网站采编关键词:
摘要:安平桥桥墩筑成长方形、单尖船形、双尖船形三种式样,由于港道有深有浅,水流有缓有急。设计者因地制宜,根据海潮洪水的流速和流向的不同,设置桥墩的位置和形状,在水流缓慢
安平桥桥墩筑成长方形、单尖船形、双尖船形三种式样,由于港道有深有浅,水流有缓有急。设计者因地制宜,根据海潮洪水的流速和流向的不同,设置桥墩的位置和形状,在水流缓慢的浅水域里筑长方形墩,在水流湍急的水域里筑双头尖的船形。可见,智慧的闽南人在当时就能巧妙运用潮汐涨落规律,区别不同部位,采取形态各异的桥墩结构,以缓和水流冲击。
北京日报客户端 | 作者 吴培文
中国桥在世界桥梁建筑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,那么,中国桥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呢?中国桥梁又包括哪几种桥型呢?近日,《学习时报》发文,介绍了中国桥梁发展主要经历的四个阶段,和中国桥梁的四种基本桥型。
图为享有“天下无桥长此桥”之美誉的安平桥。
中国桥梁主要包括四种基本桥型:梁桥、浮桥、索桥和拱桥。根据其建筑材料和构造形式的不同,又分别演化出木桥、石桥、石墩桥、漫水桥、溜索桥、尖拱桥、联拱桥、十字桥,以及栈道、飞阁等等。这些形式的古桥看似复杂,其实形成时期都很早,基本到汉代就初具雏形、应有尽有了。因此,中国是名副其实的“桥的国度”。
第二阶段以秦、汉为主,是古代桥梁的创建发展时期,秦汉是我国建筑史上一个璀璨夺目的发展阶段。
凌波卧虹,飞架碧涛,安平桥宛如一条玉龙横亘于碧波荡漾的海湾上。在那个以“舟桥水路”为主导的年代,安平桥在商贸流通领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,作为古代泉州港海上丝绸之路一个重要端口,有其光辉灿烂引以为傲的昨天。
中国桥的发展主要历经四个阶段:
安平桥是中国现存古代最长的石桥,又因桥长约5华里,俗称“五里桥”,近千年来享有“天下无桥长此桥”之美誉。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,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(1138年),历经13年建成。桥长为2300米,桥面宽4米,以巨型石板铺架桥面,两侧设有石栏杆。桥墩用长条石和方形石横纵叠砌筑法,呈四方形、单边船形、双边船形三种形式。桥的两旁,有石塔和石雕佛像,其栏杆柱头雕刻着雌雄石狮与护桥将军石像。桥东设有“超然亭”,中部设有“泗水亭”,桥西设有“海潮庵”,两头各设路亭一座,共五座凉亭,供游人憩息。西端桥亭留有清代重修碑刻,东端有五层六角楼阁式仿木结构白塔一座。
第一阶段以商周、春秋为主,这是古代桥梁的创始时期,此时的桥梁除原始的独木桥和汀步桥外,还有梁桥和浮桥两种形式。
南宋初,随着泉州海外交通的繁荣发达,安海港的地位显得更加重要。桥未建时,专靠舟渡,据泉州知州赵令衿记载,“方舟而济者日千万计,飓风潮波,无时不至,船交水中,进退不可……大为民患”。船渡的艰难,严重影响港区货物的运载,制约了当地交通、经济、社会的进一步发展。当地民众有一个共同心愿,早日修建一座横海桥梁。在经费和人力都具备的时候,当地政府组织工匠和民夫一起努力,建造这座“五里桥”。
中国桥梁主要包括四种基本桥型:
第四阶段为元、明、清时期,这是桥梁发展的饱和期,这时主要是对一些古桥进行了修缮和改造,并留下了许多修建桥梁的施工说明文献资料。
第三阶段是以两晋南北朝和隋为铺垫期、以唐宋为兴盛期的阶段,这是古代桥梁发展的鼎盛时期,唐、宋又取得了较长时间的安定统一,工商业、运输交通业以及科学技术水平都十分发达,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国家。
全文如下:
桥梁专家茅以升在《安平桥》文中赞叹道:“这在世界古桥中,恐怕是唯一的。”郭沫若写下了《七律·咏五里桥》一诗:五里桥成陆上桥,郑藩旧邸纵全消。英雄气魄垂千古,劳动精神漾九霄。不信君谟真梦醋,爱看明俨偶题糕。复台诗意谁能识,开辟荆榛第一条。
中国有很多蜚声世界的桥梁,如河北赵州桥、潮州广济桥、北京卢沟桥、泉州洛阳桥这四大名桥,它们代表了中国古代桥梁建造的一流水平,且沿用至今。这些桥梁分别显示出各时代和各地方的桥梁特色。其中潮州和泉州的名桥代表了南方桥梁的功能特色和营造风格,尤其是泉州地区,由于在宋元时期泉州已成为世界海洋商贸中心,是马可·波罗眼中的“世界第一大港”,其航运交通技术在宋元时期代表着世界先进水平,相应的其造桥技术也相当高超。泉州不仅有洛阳桥,还有一座著名的古桥安平桥。
文章来源:《史林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926/373.html
上一篇:2022年中考美术特长生考试如何组织?
下一篇:史林|秋分:风清露冷秋期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