史林|这个历史现象令人惊叹,也值得我们深思(2)

来源:史林 【在线投稿】 栏目:综合新闻 时间:2021年08月11日 12:49:49
作者:网站采编
关键词:
摘要:勤补拙 白居易在《紫大君斋二十四韵》中有这样一句话题”:“省事若无静,与其勤奋不如补拙。”古人对此一再告诫:“业精于勤,废于作”。 “勤”

勤补拙

白居易在《紫大君斋二十四韵》中有这样一句话题”:“省事若无静,与其勤奋不如补拙。”古人对此一再告诫:“业精于勤,废于作”。 “勤”就是不松懈,“勤”就是没有,“勤”就是无止境,“勤”就是成功。否则,再聪明再能干,只要被“懒惰”二字俘虏,就会懈怠人生,必定会输。清朝政权是在朱明王朝的废墟上建立起来的。因此,清初的帝王都勤于政事,尤其是雍正。他每天审阅一万多字的纪念碑。据研究,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三四个小时。他勤奋的政治影响是显着的。它不仅进一步巩固了清初的统治基础,而且使这个新政权日趋活跃。短短13年时间,为乾隆后期达到鼎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
无数正面和反面的例子清楚地说明了一个简单但普遍的真理。 就是说,只要勤奋,就可以弥补尴尬、空缺、空缺。弥补一切与生俱来的缺点,创造地球上令人惊叹和令人钦佩的奇迹。 城政县厅上的“勤奋”牌匾就是对这些的注脚和诠释。

节俭廉洁

主册的顶部是“节俭廉洁”,意思是你必须严格要求自己,用“节俭”二字,彰显你的道德和形象,让你在世间保持清白。

“勤俭节约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。老子说他一生有“三宝”,其中之一是“节俭”。孔子也极力提倡“节俭”,反对奢侈。诸葛亮曾以“节俭育德”教育儿子。司马光还强调了“节俭”对一个人的德行的极端重要性。

圣人为何不厌其烦地在“节俭”二字上做文章? 因为,“奢侈”是万恶之源,必须战胜奢侈,倾倒奢侈,消灭奢侈。这也是君子日日自觉的深刻原因。 商周王可不是庸人,更不是傻子,而是资质出众的君主。然而,他却成为了这个臭了千年的国君。真的很遗憾也很遗憾。原因无所谓!这就是“奢华”二字。

晚清著名政治家曾国藩对此深有体会。他每顿饭只用一种蔬菜产品,而且他从不设置更多。他被称为“一年级首相”。小时候买的一件披风,已经穿了30年了,还像新的一样。在他的家谱中,他多次告诫侄子:“放肆、奔放,这浪子的风气。” “勤俭节约,没有不快、狂妄、慵懒,也没有无敌。”他很清楚,可以咀嚼蔬菜的根部。 ,百事可乐可以。坚持“节俭”二字,才能立于不败之地。贪财奢靡,居江湖必为贼,官衙必为贼,绞尽脑汁,狂妄自大,最终会毁掉甚至伤害子孙后代。相比之下,一个天真无邪的生命,一个端庄正派的生命,一个历经千古的清官,不知道需要多少清醒和睿智。清朝的张启也是这样一个清醒的人。他总结道:“以官为信的人是诚实的,能诚实的人是节俭的。”

在专制封闭的封建社会,莫名的威权政府竟然能够崇拜和宣扬这样有远见和睿智的政治文化,还有那么多有识之士终生践行,这真是了不起历史现象确实值得我们今天审视、借鉴和反思。

(作者单位:河北省香河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)

文章来源:《史林》 网址: http://www.slbjb.cn/zonghexinwen/2021/0811/358.html



上一篇:史林|唐太宗为何命令魏徵等社稷之臣编纂《群
下一篇:史林|中国共产党调查研究传统的形成,与他关

史林投稿 | 史林编辑部| 史林版面费 | 史林论文发表 | 史林最新目录
Copyright © 2021 《史林》杂志社 版权所有 Power by DedeCms
投稿电话: 投稿邮箱: